•   亲爱的股友,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,一路飙升,财源滚滚。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,把握机遇,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。
  •   亲爱的股票朋友,愿你在新的一年里,股票如潮水般上涨,收益如春笋般茂盛。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。祝你投资顺利,财源滚滚!

股票场内配资: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-近4年半来美国失业人数首超空缺职位!科技巨头一边裁员 一边“数钱”

摘要:   今年5月,37岁的塔比·东尼(TabbyToney)成为科技行业裁员潮的一员。  她原本在奥克拉荷马州一家高科技公司担任电脑软件工程师,是旁人眼中光鲜稳定的科技白领...
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(万)

  今年5月,37岁的塔比·东尼(Tabby Toney)成为科技行业裁员潮的一员。

  她原本在奥克拉荷马州一家高科技公司担任电脑软件工程师 ,是旁人眼中光鲜稳定的科技白领 。被裁后 ,她决定转行成为一名电焊工 。

  塔比的经历,并非个例,正在美国白领群体中不断重演。自2021年4月以来 ,美国失业人数(720万)首次超过职位空缺数量(718万)。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劳动力市场的“转折点 ” 。

  这场就业“寒冬 ”中,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愈发明显:科技巨头在大举裁员的同时,其股价和利润也在飙升。微软 、Meta和谷歌几乎都以“控制成本”为由进行裁员 ,但财报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:营收 、利润均超预期,丝毫没有“断臂求生”的窘迫。

  硅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“每经记者 ”)采访时指出,现在的裁员并非是企业经营出了问题 ,而是主动战略收缩,旨在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 。

  在AI的赋能下,企业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 ,撬动更高的利润增长。

  美国失业人数近4年半来首超空缺职位

  警报早已拉响。

  当地时间9月9日,美国劳工统计局(BLS)发布的年度基准修订初步结果显示,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内 ,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比此前估计少91.1万个 ,相当于平均每月少7.6万个 。这意味着,此前的就业增长存在明显“高估”,实际扩张速度远低于最初统计。

  早前公布的7月JOLTS报告也显示 ,自2021年4月以来,美国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空缺职位数量。

  与此同时,根据全球财经智库世纪基金会9月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 ,2025年6月,美国已出现自2020年疫情高峰以来的首次净失业 。而早在3月,单月裁员数就已飙升至27.5万 ,创下36年来的同期历史纪录。

  冰冷的数据背后,是求职者信心的全面崩塌。《华尔街日报》与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(NORC)联合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,仅25%的美国人相信自己能提升生活水平 ,创1987年来新低 。近70%的人认为“美国梦”不再成立 。

  而哈里斯民意调查更揭示了美国年轻一代的绝望:在AI的冲击下,他们感觉自己的大学学历正迅速“贬值 ”。

  科技巨头一边裁人,一边数钱

  就在求职者为工作发愁时 ,科技巨头却上演着“左手裁员、右手赚钱”的现实图景。

  微软在2025年5月刚裁员约6000人 ,7月又砍掉近9100人,理由是控制成本并加大对AI的支出 。然而,当微软2025年二季度财报出炉 ,外界却倍感意外——其业绩表现与裁员控成本的动作形成强烈反差。

  美东时间7月30日发布的财报显示,微软二季度营收增速达到18.10%,每股收益增速高达23.73% ,均超出市场预期。财报发布后,微软盘后股价一度大涨超过8%,总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 。

  Meta的操作更魔幻。从2022年11月裁员1.1万人 ,到2025年2月再“优化”约3600人,Meta在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断断续续裁掉了近3万人。其股价却一路走高,从约87美元/股飙升至755美元/股 ,涨幅超过760% 。

  而且,Meta的二季度财报更为亮眼,营收增幅高达21.61% ,每股收益增幅高达38.37% ,均远超市场预期。

  谷歌同样没闲着,今年上半年也缩减了Android、Pixel和Chrome等核心部门的人手,其最新财报也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
  硅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指出 ,裁员并非企业经营不善的“断臂求生 ”,而是一场旨在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的主动战略收缩 。

  在AI赋能下,企业正在用更少的人力成本撬动更高的利润增长。科技公司高管们的公开表态 ,也几乎坐实了AI正在“唱主角”。

 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·扎克伯格透露,公司已在借助AI工程师完成大量基础编码工作 。他同时预测,未来12至18个月内 ,Meta的大部分代码都将由AI编写 。

  电子商务平台Shopify与外语学习应用Duolingo的CEO均表示,未来招聘将以“先证明岗位无法被自动化”为前提条件。

  Tom Zhang认为,企业的“盈利性裁员 ”行为会长期存在 ,但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盈利,另一方面是转型。企业在裁撤与AI不相关的传统岗位的同时,也在同步招募AI与数据中心相关的顶尖人才 ,其实是整个劳动力市场在转型 。

  20至30岁科技白领失业率涨幅是全美平均水平的4倍

  在这场裁员风暴里 ,受冲击最大的不是蓝领,而是曾经最稳的白领以及职场新人。

  高盛的报告有一组扎心的数据:自2024年初以来,科技行业20岁至30岁人群的失业率增幅 ,是全美整体增幅的四倍多。

 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·盖茨表示,AI在编程 、深度研究等领域的进步速度远超他的预期,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,找工作将变得更加有挑战性 。

  人力资源机构Challenger, Gray & Christmas的数据显示,仅今年前七个月,美国就有超1万个岗位的消失与生成式AI直接挂钩。

  Tom Zhang对每经记者称 ,AI会重构整个劳动力市场。“原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现在,通过AI的加持 ,每一个工作的边界都在变得模糊 。”

  谈及长期影响,他表示,市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。悲观者认为 ,AI将大规模替代白领工作 ,导致结构性失业。而乐观者相信,AI的快速发展,在摧毁部分旧岗位的同时 ,也将创造出新的岗位 。

  Tom Zhang也是这样的乐观者。他表示,“短视频和直播的火爆,就创造了一个庞大的自媒体就业赛道。”

  世界经济论坛的《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》也提到 ,到2030年,将有1.7亿个新岗位被创造,但同时也有9200万个旧岗位消失 。

  然而 ,远水难解近渴 。眼下,整个就业市场的核心矛盾在于,劳动力结构与新经济所需的技能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。领英的报告显示 ,近半数(49%)高管正苦于找不到具备合适技能的人才。

  对此,Tom Zhang分析称,这种资源的“错配 ” ,正是时代转型中难以避免的“阵痛 ” 。问题的原因在于:一方面是技术迭代的速度快到惊人 ,另一方面,人才培养机制出现了滞后。

  那求职者应该怎么办?Tom Zhang建议,唯一的出路是主动拥抱变化 ,学习应用AI的技能,去适应市场的最新需求。“取代你的不是AI,而是比你更会使用AI的人 。”

  与此同时 ,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应有所调整。“不管是外卖,还是开Uber,这些职业都是在满足社会需求 ,为社会做贡献,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。”Tom Zhang说道 。

你可能想看: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